当前位置 : 首页 > 营销学院 > 舆情管理> 如何处理好网络舆情

如何处理好网络舆情

2020-04-24 10:21

目前,中国正处于转型时期。随着社会转型的深入,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呈现出频繁发生、高发的趋势。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崛起,打破了现有的时空界限。任何通过互联网放大的突发公共事件都会导致舆论危机,对正常的社会秩序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如何有效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是一个不可回避的时代课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应对网络舆情应把握三组关系。

回应民意,必须把握事件与民意的关系,明确事件的处理是处理民意的一种方式,民意的处理是处理民意的一种技巧。就事件与舆论的关系而言,突发公共事件是影响舆论演变的主要因素。事件本身的性质、所造成的影响、所涉及的利益集团以及其他因素可能对舆论导向产生决定性影响,而舆论导向只是公众的主观感受、公众意识、态度和情绪的总和。因此,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网络舆情,必须以事件为依据,只有妥善解决事件引发的问题,才能有效引导舆情。然而,当前的舆情应对呈现出轻事件处理、重舆论控制的趋势,这表明在舆情爆发后,相关部门并没有把重点放在事件处理上,而是依靠隐瞒、隐瞒等手段,甚至希望通过删除网络信息部的帖子来压制舆论。因此,这无助于缓和舆论,反而会引起更大的公众怀疑。主要原因是否认事件和舆论之间的关系。

事件与舆论的道家关系体现在管理上,即事件处理部门是处理舆论的第一责任主体,宣传部主要配合相关部门处理舆论。然而,在公众舆论面前,一些涉及其职责的部门并不明确,将宣传部推到公众舆论面前时,发言人却“火上浇油”

我之所以一再强调有关部门是回应民意的第一责任主体,是因为只有确定了责任主体和责任部门,才能避免在关键时刻丧失发言权,提高回应民意的效率。此外,舆论反映的突发公共事件一般与业务部门有关,业务部门对具体情况了解较多,而宣传部门只是新闻舆论工作的协调部门。对事实的掌握通常是有限的。相关部门负责并回应公众意见,这样可以更好地解释事实。

快速而谨慎:告知事实和原因

“实事求是,慎之又慎”已经成为舆论的普遍原则。首先,快速珍惜事实。随着通信技术的更新和新媒体的出现,信息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这就对舆论的反应时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传统的“24小时黄金”到“4小时黄金”,再到“1小时黄金”,首先回应公众意见所需的时间越来越短。根据心理学的“第一因果效应”,公众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因此,事件发生后,必须尽快向公众公布事实,成为公共事件的“第一定义者”。重要的是要注意到速度在这个过程中很重要,但是信息的准确性不能被忽视,公众必须被告知真相。

其次,我们应该仔细报告原因。这是由公共事件和调查过程的复杂性决定的。在事件事实首次公布后,如果不清楚事件的原因,主观和随机的分析必然会扰乱人心,混淆视听。一旦真相大白,它不仅会

与此同时,真相传播的速度也非常重要。信息发布和响应的速度是舆论的导向力,“快”是传播真理的第一要求。然而,仅仅“快速”是不够的,发布事件的进度将在一定时间内重复多次。

从受众的角度来看,舆论回应和反驳是为了提高公众识别谣言的能力。谣言止于聪明人。谣言的传播主要是由于公众对谣言缺乏认识。这种驳斥谣言的能力与公众的个人特征密切相关,如人文素质。提高公众识别谣言的能力就是培养公众了解更多和思考人类品质的能力。


知识分类

读了这篇文章的用户还读了

注册会员尽享全网媒体资源

网络媒体直线发稿,24小时自助发布平台,快速提高营销频率

立即注册

发稿吧-一站式整合营销平台,是您进行新产品推广和企业品牌宣传的明智选择!

发稿吧(www.fagaoba.com)隶属于 北京云智泉科技有限公司 旗下。备案号:京ICP备2021036605号

在线客服
热线电话
18601923249

微信客服号
报价表下载
获取方案